“低代碼產品會在22年里嘗試接管項目生命周期的更多環節,并嘗試提出一些行業級的互操作標準。在遇到深度瓶頸的情況下,先嘗試擴展。”
技術行業有專業化。本文主要講低代碼如何一步步影響我們的生活,以及未來會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和突破。
進入正文之前,有必要先給大家糾正一個誤區:“開發寫代碼”。由于現在低代碼、零代碼產品在推廣過程中都在強調“公民開發”的理念,我們只要點擊相關文章章節,一定有一句話:“人人都是開發者,你可以輕松構建”沒有代碼基礎的系統.”。
因此,外行人會想當然地認為人人都是開發者=人人都會寫代碼=程序員將被低代碼產品取代=噱頭=廢話。
但從專業的角度來看,“開發不等于寫代碼”,它只是基于業務構建一個協作流程。
要知道,即使是非常專業的開發人員,在技術分工精細化(前端/后端/算法/運維)的趨勢下,企業也很難獨立開發和運營一整套復雜的應用程序。應用程序。
而低代碼可以通過統一的語言,降低業務和技術人員的溝通成本,讓各個角色在統一的平臺上緊密協作。這就是低代碼顛覆性意義的根源。
正文如下:
一、低代碼是怎么火起來的
2021年,阿里巴巴云棲大會、架構師峰會等多個技術峰會都會有低代碼專場。悅頂頂的“低代碼”應用讓低代碼被大眾所關注。那么低代碼是如何流行起來的呢?要弄清楚這個問題,首先需要從信息社會的發展階段入手。
互聯網時代:以搜狐、網易為代表的互聯網新聞資訊;以淘寶、攜程為代表的各種B2C、O2O、OTA商業模式以及互聯網+一切。
移動時代:智能終端、Java客戶端、Android系統以及喬布斯的創新讓蘋果、移動成為新的增長點。各企業紛紛推出移動終端XX。
數字時代: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滲透,互聯網已到下半場,人口紅利消散,用戶增長遇到瓶頸。企業紛紛開始數字化轉型,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。
中臺時代:2019年被很多人稱為中臺元年。中臺之所以被視為數字化轉型的救命稻草,本質上是因為中臺的復用能力,以及快速輸出數據即服務的能力,可以更快地實現數據賦能。如果大工廠還能搞中端業務,那么缺乏資金、技術、人才的中小企業應該向什么數字化轉型呢?
于是,出現了很多企業服務公司,專門為其他企業提供數字化產品和服務,也就是時下流行的SAAS產品。例如阿里云、騰訊云等云廠商。另一種形式是為企業用戶提供行為分析產品和解決方案。但采購的現成產品通用性強,但業務適配程度不高,定制支持響應周期長或成本高。如何解決這個困境呢?答案是低代碼。
那么為什么低代碼開發平臺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,但直到近兩年才被注意到呢?
我們來看看低代碼開發經歷的五個時間段:
1980年,IBM的快速應用程序RAD出現; 2000年,可視化編程迭代; 2014年,Forrester提出低代碼的概念; 2016年,國內低代碼平臺陸續發布;
2018年Gartner提出aPaaS和iPaaS概念后,市場逐漸穩定下來。
因此,從廣義上講,它屬于SaaS的分支,但增長速度明顯比SaaS路徑慢得多。究其原因,可歸結為三個層面:
技術層面業務層面企業層面
1、從技術角度來看:
1980年至2015年期間,低代碼技術能力薄弱,投資成本低,性能突出的平臺很少,國內產品尚未形成。直到2015-2018年,AWS、谷歌、微軟、甲骨文等巨頭紛紛入場,資本開始升溫。
也就是說,你不可能從出生就直接跳過發育階段,被大規模采購和使用吧?
現在回過頭來看,支持低代碼的“老技術”經過幾十年的醞釀和打磨已經趨于穩定,其他完美互補的新技術(例如云原生、響應式Web)也在慢慢走向成熟。
再加上企業對線上數字化的渴望,低代碼將會順利進行。
2、從業務角度:
歸根結底,技術是為了商業。早些年,應用開發業務比較簡單,需求者大多是“技術人員”,而不是營銷、運營等其他崗位的人員。
其次,當時還沒有多渠道、多元化體驗、集成定制的需求,不會成為企業級的標準配置,所以甚至缺乏快速變化的IT業務場景來推動交付。
雖然低代碼可以解決多終端應用生成、云原生架構、API集成;可以放在當年的業務背景,技術還不成熟;顯然整體投入和產出都會下降,這不足以讓企業大規模采購做解決方案。
3、從企業角度:
從企業角度來看,大中型企業數字化服務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,已經進入增長瓶頸期。從平臺角度無法滿足軟件服務企業的業務增長需求,需要開辟新賽道。
雖然大中型企業有很多核心業務系統,但是當這些核心業務系統有一些小的需求時,調整就沒那么靈活了。這時就需要一個更加便攜的工具來實現這些需求。
以國家電網、紅塔集團為例,他們利用推來客低代碼平臺構建了非核心業務場景的銷售管理、行政管理、IT、數據等應用。
這些應用在蒙牛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,可以快速響應業務需求,快速實現和迭代業務想要的東西。
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。以傳統零售行業為例,他們需要生產管理、客戶管理、營銷管理、員工辦公等各種系統。
目前市場上的中小企業有兩類:
1、瘋狂踩坑
2. 一張白紙
前者飽受各種定制APP、小程序/H5的困擾,投入巨額收入卻收效甚微。后面的初創公司想做技術,但沒有太多成本預算花在人工運維上。后者想要開發一個內部流程復雜的軟件,所以沒有辦法快速試錯,試錯成本會很高。據此,在內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低代碼已經成為趨勢選擇的行業;再加上資本的涌入,無疑會大行其道。
2022低代碼將會有哪些突破
Gartner的報告研究常規涵蓋了20多種新技術和實踐,也就是說,在過去的幾十年里,低代碼并沒有真正脫穎而出;但今天它以新賽道的形式出現,這無疑體現了科技的全球崛起和未來增長的潛力。
再看國內市場,從行業規模來看,海碧研究院2021年數據顯示,國內低代碼廠商約120家,IT橘子統計投融資案例15家,預計將達到200家到明年。
從市場份額來看,今年低碼規模將達到28.5億,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為49.5%。明年將達到42.6億,預計2025年將達到142.2億。
這些數據說明了什么?借用致遠的基本《報告》來總結一下:
1、首先,2022年,更多的公司將使用低代碼開發應用程序。企業開始從自主研發APP向數字化平臺轉型,以大企業的數字化應用作為基礎設施。
2、此外,大量平臺的出現將加速企業核心業務的系統發展;此外,低代碼可以支持高復雜度、高科技、超大規模的應用開發。
3、并覆蓋以客戶管理、運營流程、生產、分銷為代表的核心業務全鏈路;這種結構性變化將繼續細分
我們專注高端建站,小程序開發、軟件系統定制開發、BUG修復、物聯網開發、各類API接口對接開發等。十余年開發經驗,每一個項目承諾做到滿意為止,多一次對比,一定讓您多一份收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