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院設備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對設備進行日常維護和檢查,而檢查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。由于醫療設備數量不斷增加,而工程師數量相對不足,很多醫院的醫療設備檢查制度無法落實,往往只是旁觀者。對全省多家醫院的調查顯示,90%以上的醫院設備檢查都是做表面的。下面介紹一下經歷了幾個階段探索和完善的醫療器械檢驗工作,供大家參考。
第一階段:完善設備記錄臺賬。
將所有設備列出并制作清單,指定使用部門設備負責人,并將巡檢工作分配給區域工程師,每月進行巡檢,記錄、總結、保存。這種流程比較簡單,應付檢查也還好,但是否真的能行得通,還是值得討論的。在檢查過程中,工程師將無法清楚地了解關鍵方向,因為他們所做的工作太繁瑣了。最終,這將成為慣例。他們會到現場詢問、簽署事項、辦理手續。這樣只會導致機器維護缺乏保障,從而影響設備。使用壽命。
第二階段:落實檢查制度。
1、對每臺設備需要維護的項目進行清單,了解哪些是部門用戶可以操作的,哪些是必須由工程師維護和保養的;
2、與本部門用戶進行溝通,對使用部門人員進行日常設備維護培訓,定期向使用部門發放設備部門自行編輯的設備使用及故障排除刊物。這樣就可以將設備的日常普通維護工作交給部門用戶。
3、在日常普通維護中,所有關鍵設備均采用色碼管理:即正常使用的設備采用綠色色碼標簽;對于有故障或某些功能異常的設備,使用黃色色標標簽;紅色代碼貼紙。
4、設備月度保養或較大保養由設備部工程師進行。在檢查維護過程中,工程師應根據各設備的運行情況制定檢查維護計劃,例如哪些設備要做月度維護,哪些設備要做半年大修,以及哪些設備需要進行檢查維護等。制定的計劃必須提早上交。對于計劃的設備維護項目,維護過程中必須拍照并與檢查記錄一并存檔。要求抓住要點,根據故障率制定檢查計劃,找出易損壞的醫療設備。
5、將急診室、手術室、ICU、急診室、影像科等科室作為重點檢查科室。此外,還要對實驗室的生化儀器、血細胞計數儀、血氣分析儀、手術室的內窺鏡系統等進行重點檢查,并詳細記錄。
6、與臨床科室溝通檢查重點非常重要。例如,當發現呼吸機、中央監護系統等特種救援設備的臨床管理不到位時,工程師需要與他們多溝通,督促他們妥善做好特種醫療設備的日常維護工作。
7、由于手術室的手術搶救設備比較集中,其使用和維護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手術效果,需要派一名工程師專職檢查。檢查員每天早上到手術室上班,進行從氧氣口檢查到麻醉機維護等檢查。另外,必須做好日常維護、月度維護、年度維護,以便及時發現隱患,確保手術室各種儀器的性能處于最佳狀態。
8、與大型設備原廠家保持聯系,獲得機器維護的技術支持。這樣,一方面,大部分日常故障都可以通過廠家工程師的遠程指導來解決,為臨床工作節省時間;回復。
思考
目前,醫院醫療設備的故障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檢查和維護不到位造成的。因此,完善醫療器械檢驗制度是保證醫療器械完好和正常使用的重要手段。
在落實和不斷完善醫療器械檢驗制度的過程中,筆者認為有幾點非常重要。
1、讓臨床操作人員養成使用前檢查醫療設備是否正常的習慣,使其成為日常臨床操作規范之一。如呼吸機、麻醉機、高頻電刀等,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查,確認設備功能正常后方可用于患者;
2、對于不正確操作引起的常見小故障,經過設備部門工程師的臨床培訓,讓用戶掌握簡單的操作技巧,對于設備的臨床使用非常重要;
3、醫療設備色標管理,大大減少工程師日常巡檢的工作量;
4、定期檢查是對醫療器械進行定期維護、保養和理化性能或功能試驗驗證。需要借助專用檢測儀器,由臨床工程師配合測量完成并保存檢測記錄并粘貼檢測標記,或做好詳細記錄。
5、少量大型設備保修還需與廠家簽訂保修合同。在醫院和廠家有同等談判能力的情況下,如果合理選擇廠家和保修時機,成本可能比全部自行維修要低,而且維修時間還可以縮短。另外,原廠家具備日常檢驗維護和業務培訓能力,可以促進醫院檢驗工程師技術實力的提升。
6、檢查過程中,要重點檢查大型、使用壽命長的設備。通常這些設備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。隨著使用壽命的不斷增加,設備的零部件會進一步老化,導致設備的技術性能下降,是設備故障頻繁發生的主要因素。醫療設備報廢前,需要進行重點檢查。
7、加強對工程師的考核,這對于提高醫院醫療設備管理的內涵同樣重要。
把握以上幾點并加以落實,可以有效降低醫療設備的故障率,提高設備的開機率和利用率,給醫院帶來效益。
我們專注高端建站,小程序開發、軟件系統定制開發、BUG修復、物聯網開發、各類API接口對接開發等。十余年開發經驗,每一個項目承諾做到滿意為止,多一次對比,一定讓您多一份收獲!